Q&A:蘇黎世保險(香港)行政總裁許金桂

新冠疫情一度對保險需求帶來重大衝擊,保險業除了要因應經濟環境變化作業務轉型之外,亦須關注可持續發展這個熱門議題。蘇黎世保險(香港)行政總裁許金桂接受《彭博商業周刊/中文版》訪問,分享可持續性在保險業的重要角色,以及集團在保險業務方面的發展方向。──區倩怡

蘇黎世保險與其他7間保險公司早前宣布組成零碳排放保險業聯盟,保險業可以如何推動可持續性,而這對保險公司有何重要性?
保險業主要有兩個業務範疇,第一是核保,第二是賠償。在核保方面,我們會仔細審核客戶在可持續性方面的表現,如果投保人超過三成的收入來自不可再生能源,例如煤炭、頁岩油等,就會拒絕其投保申請。另外,我們希望在2025年之前,減少投資組合內25%的碳排放,並在2030年之前將全集團的碳排放減低70%。所以現在監管機構推動可持續發展對我們而言是好事,否則即使想投資都會沒有公司可以投資。而在賠償方面,如果客戶在產品上有任何損失,我們都會盡量賠償一些能源效益較高的器材,希望儘量對環境好一點。

疫情對市民的精神健康造成極大壓力,去年香港「精神健康月」籌委會研究小組公布「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」,發現市民的精神健康指數平均分只有45分,近6成人精神健康不合格。對蘇黎世保險而言,推動精神健康教育與企業可持續發展有何關係?
保險業是以人為本的行業,我們認為,除了環境要可持續,人也要可持續,所以我們一直非常關注心理健康和精神壓力的問題。香港人生活一向緊張,疫情更增加市民在子女、教育、金錢方面的壓力,而這也會影響市民在工作方面的生產力。如果大家能有良好的精神健康,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性都有好處,因此我們希望透過一些社區項目推動精神健康教育。適逢香港蘇黎世保險60週年,上月我們與由心理學系教授和臨床心理學家共同創辦的社企「說書人StoryTaler」合作,設立電話亭主題的「Think.傾 Good」活動裝置,參與者可以進入高私隱度的分享空間,與我們公司的義工團隊和學生義工分享一些值得感恩的人和事。活動最終有超過1100人參加,希望能推廣正向心理,提醒大家在逆境下擁抱生命。

疫情對保險銷售有一定影響,有否觀察到業績分布和市場需求有所改變?
最大影響是旅遊保險,我們一直是旅遊保險方面很大的持份者,但現在旅遊保險和旅遊業一樣完全停滯。另外,疫情也令內地顧客無法來港買保險,保險業監管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內地訪客的新造保單保費大跌84.3%,但對我們而言,由於內地客只佔20%,所以影響相對較少。撇除這些因素,今年上半年我們的一般保險業務升幅都比較理想,不計旅遊保的話按年有雙位數字升幅,財產險、責任險和汽車險投保均飆升。在產品發行方面,我們正研究推出加入新冠保障的旅遊保險,以及針對來往大灣區客戶的保險產品。人壽保險方面,我們新成立了在香港註冊的人壽保險公司,推出的投資相連壽險在市場反應亦不俗。

疫情推動各行各業數碼化,保險業可以如何適應這個新潮流?
客戶對非人投保渠道的接受度大大提升,部份計劃內容簡單、核保內容比較容易的產品,例如家居保險、意外保險等的直接網上銷售按年升32%,因此我們都著重員工的技能升級和技能再造,希望能協助他們適應新的工作模式。但在保險售後服務方面,許多客戶仍然希望有人性化的支持,因為有時聊天機械人未必能解決客戶的問題。所以我們都會考慮人性化因素,仍會有人直接為顧客提供支援,甚至跑去見需要幫助的人,而非一面倒推動科技轉型。

--

--

《彭博商業周刊/中文版》編採團隊

我們會不定時在Medium分享重要報道及周刊精選文章。如欲閱讀更多精彩文章,請即到https://www.bbwhk.net訂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