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innedPublished in彭博商業周刊/中文版 Bloomberg Businessweek/Chinese Edition醫療科技 香港淘金香港會成為醫療科技的流奶與蜜之地嗎?——撰文 楊瀅瑋;編輯 鄧詠筠;製圖 陳家恒Feb 28, 2024Feb 28, 2024
PinnedPublished in彭博商業周刊/中文版 Bloomberg Businessweek/Chinese Edition香港旅遊業的下一個「生命週期」疫情之後,國際旅行逐漸復甦,旅客重返香港。曾熱衷「買買買」的旅客如今卻對城市漫步展現出更大的興趣,想要探索這座城市本身的文化與氛圍。當單一的購物旅遊模式或再難以支撐起這個行業的後續發展,香港旅遊業的下一個生命週期將圍繞什麼展開?——撰文 尹琛;編輯 鄧詠筠;插畫 鍾凱晴Mar 13, 2024Mar 13, 2024
PinnedPublished in彭博商業周刊/中文版 Bloomberg Businessweek/Chinese Edition曾俊華 要為香港耕耘希望「曾經是財政司,曾經參選特首,現主力參與有青年人、具顛覆性的本地科技初創項目。」曾俊華在發布NFT的網站上這樣自述道。他指自己心境年輕,每日努力學習有關元宇宙的知識:「我愛與年輕人合作,相信科技和教育是香港未來出路。」此外,他還想對香港人說,要心懷希望,「有了希望,我們就能排除萬…Apr 12, 2022Apr 12, 2022
Published in彭博商業周刊/中文版 Bloomberg Businessweek/Chinese EditionQ&A:OORT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李崇人工智能(AI)發展迅猛。市面上主流的AI模型均出自少數大型科技公司,即使是開源模型,其採集、處理數據的方式,以及AI的決策過程均不透明,引起人們對私隱和數據安全的廣泛關注。哥倫比亞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李崇創辦OORT,旨在利用區塊鏈技術,開發一個去中心化的AI雲平台。項目自202…Mar 12Mar 12
Published in彭博商業周刊/中文版 Bloomberg Businessweek/Chinese Edition香港創科的「中東熱」中東的投資和市場,正成為香港創新科技行業不能忽視的動力。——撰文 楊瀅瑋;編輯 鄧詠筠;插畫 陳家恒Mar 17Mar 17
Published in彭博商業周刊/中文版 Bloomberg Businessweek/Chinese Edition香港樓市大浪淘沙曾飽受爭議的新發展區啟德,成了內地買家的寵兒。誰在跌市中大舉購入香港住宅?——撰文 尹琛;編輯 鄧詠筠;插畫 黃嘉敏Mar 12Mar 12
Published in彭博商業周刊/中文版 Bloomberg Businessweek/Chinese EditionQ&A:安擬集團營運及項目副總裁陳翊銘縱然比特幣在年末衝破10萬美元大關,但行業估值繼續停留在谷底。被視為港產獨角獸(Unicron)、Web3(第三代互聯網)行業領導者的安擬集團(Animoca Brands),估值已從2022年的59億美元跌至2024年的15億美元。Feb 26Feb 26
Published in彭博商業周刊/中文版 Bloomberg Businessweek/Chinese Edition商務客機會回來嗎?香港的公務機數量已連續兩年下跌,商務客戶正從私人飛機轉投逐次包機及飛行時數會員計劃。 — — 撰文 黃舜煬;編輯 鄧詠筠Feb 26Feb 26
Published in彭博商業周刊/中文版 Bloomberg Businessweek/Chinese EditionQ&A:LAMH創辦人及行政總裁Deepak Ohri來自印度、年僅35歲的Deepak Ohri,在2003年帶著多國的工作經驗,將曼谷一座荒廢的大廈,打造成lebua Hotels and…Feb 14Feb 14
Published in彭博商業周刊/中文版 Bloomberg Businessweek/Chinese Edition隱含碳「無所遁形」?打造可持續建築之都「萬丈高樓平地起」,興建樓宇建築要打好地基,邁向淨零碳排放同樣要建立穩固基礎。2023年的《施政報告》中,香港已經定下減少現有建築物能源消耗的目標,以此解決範圍一和二的碳排放,實現「碳中和」。然而,香港要邁向淨零目標,我們同樣需要關注範圍三的排放,推動業界制定相關的減碳計劃。——…Feb 13Feb 13